一、工作室名称:“体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室
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的架构,休闲体育活动促进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精神功能、情绪功能、注意力功能、睡眠功能等)和活动与参与(包括: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具体表现为缓解倦怠、焦虑、压力感、抑郁症状,降低抑郁风险,提高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缓解注意力疲劳,提高生命活力和自尊,增加积极、乐观情绪,减少消极情绪,促进睡眠,提高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休闲体育活动是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具有健身、健心、娱乐、游戏作用和体验快乐、愉悦身心、改善身心健康特征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大学生中普遍反映有孤独感,有的学生深受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困扰,有的学生甚至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学生中休闲方式单一,缺乏积极的快乐体验,一些具有健身和健心功能的休闲运动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这些项目的探索、开发及推广将有利于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二、工作室工作内容:
1. 对目前校内大学生的休闲时间、休闲方式进行广泛调研,挖掘具有本校
和本地区特色的大学生休闲运动方式。
2. 链接资源,通过学生活动及休闲运动体验,积极推进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的社会环境建设,提升学生的社会关注、社会态度、信息传播与推广等,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3. 尝试体育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合作与服务、教学等领域的探索。
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一、工作室名称:“艺术与心理健康”工作室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负性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大学生中缺乏生命意义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群体不在少数,他们中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功利主义、孤独以及对压力和挫折缺乏应对能力,对集体缺乏归属感。针对以上意义感和价值感缺乏等问题,设立工作室整合不同领域的专家及学者,以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为具体指标,尝试将文化与心理健康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工作室工作内容:
1.指导和支持年轻教师申报各类项目。
2.链接资源,通过讲座、学生活动、社区服务等途径,积极推进校园和谐心理范围的建设及发展。
3.从艺术、民族文化和传统中寻找智慧,并尝试运用新媒介传递声音和影响大学生,以大学生的适应发展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宣传教育品牌。
4.尝试艺术与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合作与服务、教学等领域的探索。
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