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需求,建立了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开设了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2个学分(36学时),本科生素质选修课程:《个人成长与社会化》、《爱情、婚姻与家庭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户外拓展与心理素质训练》共5门课程,

 

公共必修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为主要内容,结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什么是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及能力培养、情绪管理与调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恋爱及性心理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自我心理调节提供依据,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开发潜能。

本科生素质选修课:                    

《个人成长与社会化》

课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个体社会化做一定的解读,并通过学生对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体社会化的历程以及影响个体社会化等诸因素的学习,让学生对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做一定的反思。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同时融入案例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介绍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相关心理学知识,使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心理历程,如原生家庭、学校教育、同辈关系、大众传媒、社会文化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理解周围人和事务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爱情、婚姻与家庭心理学》

课程的设置旨在帮助青年人提前做好恋爱以及进入婚姻、家庭状态的准备,减少未来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同时融入案例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自己原生家庭及家庭生存姿态的理解,认识恋爱情感、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与家庭的过程中的心理建设。通过对学生的恋爱心理以及家庭伦理的教育,提升学生在恋爱、婚姻与家庭中的应对能力,学会表达、积极沟通和正确交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涯正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职业发展也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本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效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学会运用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方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有效的规划、管理与修正。

本课程从认知自我、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生涯管理、就业能力培养、心理辅导等多个层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教学和实训。

 

《大学生户外教育与心理素质拓展》

户外教育与心理素质拓展属于体育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范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发生在户外环境中,关于户外环境的体验式学习,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

该门课程结合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需求与户外教育的优势,应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如何应对困难、挫折、激发潜能,借助团队力量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为:课堂基本理论讲授+户外实践+小组分享+教师总结,小组分享及教师总结部分将围绕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心理变化,突出心理成长及潜能突破两个核心内容进行展开,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中的作用。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它是所有心理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概括了心理学领域的所有成果,并为各心理学分支起指导作用。《心理学与生活》的开设,按照普通心理学的结构,以尽量贴近生活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最新研究动向,概括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具体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心理学近代主要的流派,感觉与知觉,社会心理学,睡眠与催眠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