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文学院人际关系主题心理团辅活动顺利完成

来源: 系统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14

    在云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下,特邀英国利兹大学组织心理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金丽娇老师,为文学院学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活动于2024年5月31日14:30,在文渊楼417顺利举行。


 image.png

首先,金丽娇老师引导大家开展第一个活动,用一张画来展示自我,画下自己的名字,自己的MBTI测试结果,喜欢的颜色,运动,甚至游戏。在金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纷纷拿起画笔绘出自己的模样,大多是零星的符号简单排列组合在一起,这样的介绍不仅仅在被分到的同组之间,随后老师让同学们报数,用数字“1-5”给大家重新分组,让被打乱了的同学重新向陌生的同学介绍自己。用一张画来快速建立陌生同学之间的第一印象,直接、明晰。

image.png

 

接下来来到第二个活动,即“石头剪刀布”,规则如下,出石头表示点头,出剪刀表示握手,出布表示拥抱,当两个同学同时出一样的时候则按照所表示的进行动作,如出剪刀则握手,而两个同学出不一样的时候则“就低不就高”。每个同学做五轮。五轮结束后,老师引导同学进行反思自己的出拳习惯。每个同学热情度很高,与很多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同时老师在探讨,“按照什么意愿出拳”的时候告诉大家“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以及“晕轮效应”,是非常专业的探讨。譬如有的同学会因为第一印象选择同学,有的是按照同学暴露的自我来选择。

第三个活动,以亲疏关系来填写人际关系圈层,金老师引导大家分享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两位朋友,并向大家教授了“向上的社交”这样的概念,意即支持性的,积极的。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可以成为自己的人脉资源的社交。同学则提出疑问,这样的社交是否功利?对另一方而言是不是“向下的”社交?老师则耐心解答,功利是一种标准,而是否“向上”也要靠主观的评判。在社交过程中要多多交流沟通,完备自己的社交技能。活动便在大家的思考当中结束了,留给同学们的是对“向上”的社交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社交能力的反思。

image.png

 

    经过这次心理团辅,更加有利于学生增强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宿舍建设。

 

 文学院供稿